沉思良久,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各国,晓以利害,试图组建一个西域联盟,共同对抗鞑靼的侵略;另一方面,任命大将李如松为西征统帅,集结大军,筹备粮草器械,准备出征西域。李如松,乃是名将李成梁之子,自幼随父征战沙场,练就了一身卓越的军事本领,其作战勇猛,智谋过人,在军中威望颇高。
李如松领命之后,迅速着手准备出征事宜。他精心挑选了十万精锐将士,其中包括步兵、骑兵、炮兵等多个兵种,兵种之间协同作战训练有素。同时,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后勤补给队伍,负责保障大军在西征途中的粮草供应与物资运输。在军事装备方面,明军配备了先进的火枪火炮,这些火器在射程、精度与威力上皆远超以往,成为明军在战场上的一大杀器。
在外交方面,大明使者马不停蹄地奔走于西域各国之间。他们向各国君主阐述了鞑靼的侵略野心以及西域面临的危机,强调只有各国团结一心,共同对抗鞑靼,方能维护西域的和平与繁荣。一些与大明关系密切的国家,如吐鲁番、于阗等国,纷纷响应大明的号召,愿意出兵相助;而一些摇摆不定的国家,在使者的耐心劝说与利益诱惑之下,也逐渐加入了西域联盟。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如松率领着大明西征军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大军穿越茫茫戈壁沙漠,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与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西域边境。此时,鞑靼军队得知大明出兵的消息,并未退缩,反而在哈密国境内集结兵力,准备与明军一决高下。
双方军队在哈密国境内的一片广袤平原上相遇,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爆发。李如松登上高处,俯瞰敌军阵营,只见鞑靼骑兵密密麻麻,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其气势颇为汹汹。然李如松久经沙场,心中毫无惧意。他深知鞑靼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与冲击力,而明军则在火器与兵种协同作战上更胜一筹。于是,他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以火器部队为先锋,先以猛烈的炮火打击鞑靼骑兵的锐气,然后步兵与骑兵相互配合,逐步推进,将敌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战斗打响,明军的火炮率先发出怒吼。一排排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落入鞑靼骑兵阵营之中,瞬间炸出一片火海。鞑靼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