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部门新布局的逐步推进,初期进展看似顺利,但很快,各种阻碍接踵而至,如同密布的荆棘,横亘在企业前行的道路上。
新能源医疗部门的“新能源医疗技术下乡”活动,本是提升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感的善举,却在开展过程中遭遇了资源调配的重重难题。由于活动覆盖多个偏远地区,那些地方交通极为不便,犹如与世隔绝的孤岛。负责运输的小王,一脸愁容地向苏瑶汇报:“苏姐,您看这几个山区,路况之差超乎想象,大型的诊断设备根本无法通过常规运输方式送达。现在只能依靠人力搬运,可这不仅效率极低,而且山路崎岖,稍有不慎就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这可怎么办才好?”
而技术人员这边,也出现了棘手的状况。长时间在偏远地区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超想象。简陋的住宿环境、匮乏的生活物资,让部分人员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一位技术骨干,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苏瑶,面露难色,声音中满是无奈:“苏姐,实在对不住。家里老人突然重病,身边又没人照顾,我必须得回去。实在没办法继续参加活动了。”苏瑶看着他,心中满是理解与无奈,只能叮嘱他照顾好家人,并着手思考如何填补人员空缺。
与此同时,与国际科研团队的合作洽谈,也陷入了僵持不下的困境。双方在合作项目的主导权和知识产权分配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国际团队凭借其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态度强硬地认为,他们应主导大部分项目,并理所当然地享有大部分知识产权。苏瑶深知企业在市场推广和应用方面的独特优势,据理力争:“我们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资源,能够让科研成果迅速落地,实现广泛应用。双方的合作本就是互补互利的,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应该平等协商,共同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然而,对方却固执己见,谈判陷入了冰冷的僵局,毫无进展。
在新能源教育部门,全球性新能源教育创意大赛的筹备工作,虽然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教育组织和媒体的目光,却也引来了竞争对手的恶意干扰。他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黑手,在网络上肆意散布谣言,声称大赛存在暗箱操作,获奖作品将由主办方内定。这些谣言如同病毒一般迅速传播,误导了众多参赛学生和家长。原本热情高涨的报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