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的池师傅,选择用失败的肉丝给自己下一碗面。
太咸了。
只好用来下面了。
就连小英子吃了都直摇头,不愿意再吃第二口。
吃完面后,池远坐在桌前,日常检视自己:
【语文:115】
【数学:137→1375】
【英语:133】
【化学:905】
【物理:945→95】
【生物:91】
【总评分:662】
【基础学神lv6】
【学习速率:15倍】
【假日恢复有效学习时间:36小时】
暂且不说其它科,物理还是不够看啊。
这个水平,能不能进决赛都冒险。
还得继续努力啊,先把周五的入队测试搞定,再准备其他学科的竞赛。
于是,他拿出了物理竞赛丛书。
它们之间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所谓“对症下药”,“缺啥补啥”,这样的方式印象深刻。
实际上物理竞赛就是在掌握高中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大学的内容。
难度越大的题目,情景没有多大的变化。
但是,将那些高中不考虑的因素,纷纷考虑进来后,难度陡然提升。
竞赛重点在于对问题分析能力的考察,而不是高考那种对概念的考察。
他根据奥赛各阶段需要的知识储备进行了换算:
中强省省一,基本相当于物理专业的学生,本科一年级的水平。
而能够进入决赛且成绩还可以,基本相当于大二学完了四大力的水平。
能够凭借实力进入集训队的大佬们,基本就是大三甚至大四的水平。
能够进入国家队的话,保守估计都是研究生的水平了。
反正池远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在15倍速的加持下,尽管眉头紧皱,但他却深陷其中。
那种充实的感觉,来自他稳固的基础。
就如同建高楼一样,越往上,越依赖地基,也就是基础知识的广度。
这还仅仅是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