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魏小佑的头。
姥爷每每在抽完旱烟时,坐在自制的躺椅上,悠哉悠哉的,就会对魏小佑讲一讲有关杨家将的故事。
姥爷讲说的故事里,真实的杨家将中杨老令公不叫杨继业,而是叫杨业,也是杨家将中的第一代,族谱上有记载的,说其善于骑射,忠烈武勇,颇有智谋。曾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屡立战功,以骁勇闻名,军中将士无有不服,深受世祖器重。在宋太宗灭北汉后,杨业归附了宋朝,雁门关之战时,他突袭辽军,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一战成名,被誉为“杨无敌”,自此威震契丹。
第二代则是杨业之子杨延昭,原名杨延朗,他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在与辽军的对抗中也表现出色,终年五十七岁。杨延昭智勇善战,所得赏赐都用来犒劳军队,号令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战获胜则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他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辽军都畏惧他,从不敢犯边。
第三代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详细的文字记载不多,族谱上也是一带而过,或许是后人再也没有了先辈们的光辉和立身朝堂的机会,泯然众人矣,族谱仰或族史再也没有人追根溯源,添荣描誉了吧。
针对于第三代杨文广只是记载了:公元1074年,即熙宁七年,沉寂三十年的辽宋边境再起争端,辽遣使者到宋朝,争河东地界。已75岁的杨文广立刻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打算与辽军一战,可惜朝廷还没来得及批复,杨文广就于同年十一月病逝了。
至此杨家的男人们大都为国捐躯,后代所剩无几,尤其在杨文广之后,杨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人才了。
姥爷不止一次的对魏小佑说,农村经常唱的豫剧《杨家将》中的\"潘仁美\"在历史中叫\"潘美\",并不是戏剧中那个大奸大恶之人。他曾与赵匡胤出生入死,为大宋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战时,宋太宗任命主将为潘美(即豫剧《杨家将》中的潘仁美),副将为杨业,王侁为监军。因为王侁立功心切,便命令杨业发起进攻,但身经百战且对辽军相当了解的杨业和潘美等人都知道目前并不是进攻的时机,如冒然进攻此战必败。遂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