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朕痛定思痛,积极筹备重振大汉之时,朝堂上下也深受触动,臣子们纷纷思索如何为大汉的复兴贡献力量。一日早朝,朝堂气氛庄重而热烈,众臣行礼完毕后,侍中辛毗出列,手捧一卷竹简,神情肃穆地奏道:“陛下,臣等近日日夜研讨,为助我大汉早日复兴,特献上《光兴策》,望陛下详察。”
朕心中一动,示意辛毗呈上。接过这卷凝聚着众臣心血的《光兴策》,朕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展开竹简,细细研读,其中内容果然精彩纷呈,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皆是针对当下大汉局势的真知灼见。
一、政治革新:明法振纲,集权兴政
光兴策开篇便直指政治核心,提出“明法振纲,集权兴政”的主张。在法律方面,策论指出,如今大汉律法虽存,但执行不力,致使违法乱纪之事时有发生。因此,当务之急是对现有律法进行全面梳理与修订,使其更加明确、具体、严谨,减少模糊地带,杜绝奸佞之徒钻法律空子。
为确保律法公正执行,需选拔清正廉洁、精通法律的官员充任司法之职。同时,设立专门的法律监督机构,对司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防止官员徇私枉法。对于执法不力或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以维护法律的威严。
在集权方面,策论认为,朕作为大汉天子,应强化中央集权,确保政令畅通。然而,这并非是独断专行,而是要在合理的制度框架内,将权力集中于中央,以便更好地统筹全国资源,应对各种挑战。具体而言,要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与权限,避免权力交叉与推诿现象。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建立严格的述职制度,使地方政务皆在中央掌控之中。
此外,为广纳贤言,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谏议制度。鼓励各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积极进谏,对于有价值的建议给予重赏。同时,设立专门的谏议机构,选拔敢于直言、公正无私的官员任职,负责收集、整理各方谏言,并及时呈递给朕,使朕能够了解民间疾苦与朝堂利弊,做出正确决策。
二、经济复兴:重农兴商,开源节流
经济乃国家之根基,光兴策在这方面提出了“重农兴商,开源节流”的详细策略。
重农方面,强调土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