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最终都能取得成功。”她将古代学府改革成功的案例与现在的情况一一对比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陈老夫子身后的顽固派学生们,原本还等着看陆瑶的笑话,此时却一个个哑口无言。他们趾高气昂的气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和疑惑。
陆瑶的论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再到百姓民生福祉的改善,无不与学府改革息息相关。她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改革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甚至连之前反对最激烈的几个学生都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这些珍贵的资料,都是温景费尽心思搜集而来。他知道陆瑶面临的阻力巨大,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为她提供支持。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这次拜访,但他默默的付出,陆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陆瑶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陈老夫子看着手中的孤本残页,又听着陆瑶的分析,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一直坚守传统,认为古法不可更改,却从未想过,古人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陆瑶的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他放下书页,看向陆瑶,眼中多了几分敬佩:“你说的这些……”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许多,“老夫需要一些时间好好想想。”
陆瑶微微一笑:“学生明白。老夫子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学生相信您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她起身告辞,留下陈老夫子一人在书房中沉思。窗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屋内,陈老夫子望着陆瑶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学府的长远发展……学生们的未来……”
陈老夫子在书房踱步,雨声淅沥,更添几分烦乱。陆瑶的话在他脑海中回响,尤其是那句“学府的长远发展……学生们的未来……” 他一生致力于学问,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桃李满天下,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然而,固守旧规真的对学生们好吗?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
陆瑶离开后,并未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学府的藏书阁。她知道陈老夫子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要触动他的内心,便有回旋的余地。她翻阅着历代学府改革的案例,希望能找到更多能够说服陈老夫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