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擦了几滴流下的汗珠。
苏敏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都注重细节的人,就从她身上的一丝不苟给的草绿色衬衫,领口还别着杂志社的工作证。
苏敏接过稿纸,仔细地阅读起来。
“可以,比前几次写的都有进步。就按你的来吧。”苏敏拿起一旁的订书器,将稿纸变成一个本,放到了夏小晚的桌子上。
看到苏敏认可了自己,夏小晚长呼了一口气,直到现在稍稍安心。
——至少不是再让自己重新写了。
“表彰大会几点点开始?“苏敏的声音带着上海腔的绵软,桌子上她的毕业证上复旦大学钢印在晨光中一闪。
她的圆珠笔停在刘茂才的简介栏:“曾经是木材加工厂的主任,现任木材加工厂厂长……“笔尖突然顿住。
“小晚,你去把木材加工厂的其他资料一起带着。”苏敏对着夏小晚,隔空喊话。
正在桌子上收拾资料的夏小晚,赶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忙从文件夹中,掏出几份《木材加工厂大幅裁员》、《木材加工厂失踪员工》等……
“走吧!”苏敏背着一个斜挎包,快步走出大门。
夏小晚背着一个帆布背包,跟在她的身后。
二人坐上车,出发去牡丹城的文化宫。
郑瑞站在台下。
“郑书记,记者们到了。“秘书探出半个身子,身穿一身黑色的西装。
郑瑞下意识摸向胸口,走廊里飘来的油墨味突然变得刺鼻,让他想起三年前在木材加工厂调研时,那个浑身沾满机油的身影。
“郑主任?”秘书看着发呆的郑瑞,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我没事,走吧。”郑瑞听到呼唤声,迅速回神,朝着门外走去。
窗外传来鼓号队的练习声,排练方队的声音像一簇簇火苗,在春寒料峭的风里隐隐作响。
“郑主任,您好。”苏敏看见郑瑞从屋子里走出来,快步走上前握住郑瑞的手:“我叫苏敏,是牡丹杂志社的一名记者。”
苏敏将麦克风对准郑瑞:“您现在能方便透露一下,市里十大优秀青年实干家的名单吗?”
郑瑞笑了笑,开口:“这个名单,苏小姐还是等一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