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网游动漫 >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 第72章 乔治米勒认知革命的弄潮儿(1/2)
    乔治·米勒——认知革命的弄潮儿

    在心理学发展的壮阔历程中,乔治·米勒以其卓越的研究和深刻的见解,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座丰碑。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心理学从行为主义向认知方向的重大转变,还为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机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乔治·阿米蒂奇·米勒于1920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他成长于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父母重视教育,鼓励他追求知识和探索未知。米勒自幼便展现出对科学和数学的浓厚兴趣,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他顺利考入了弗吉尼亚大学,主修心理学。

    在大学期间,米勒接触到了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强调对可观察到的行为进行研究,排斥对心理内部过程的探讨。然而,米勒并未被这种主流观点所束缚,他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对人类思维和认知奥秘的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他广泛涉猎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跨学科的积累为他日后的创新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米勒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在哈佛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他如鱼得水,深入钻研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此时,计算机科学开始蓬勃发展,米勒敏锐地察觉到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模式与人类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相似性。这一发现如同点亮了他心中的一盏明灯,引领他踏上了探索人类认知奥秘的新征程。

    1956年,米勒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在这篇论文中,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个单位(上下浮动2个单位)。这一结论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记忆的模糊认知,为理解人类信息存储和处理的能力提供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例如,在记忆电话号码、购物清单等信息时,人们通常能够轻松记住7个左右的项目。这一发现不仅在心理学界引起了轰动,也促使其他领域的学者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机制。

    除了对短期记忆容量的研究,米勒还积极参与到认知心理学的其他重要领域。他与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关于语言、概念形成、注意力等方面的研究,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人类认知模型。在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