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主任所知,到目前为止新村的鱼塘、家禽、蘑菇种植等方面的盈利还没到1000块,耕地那边的土豆还没成熟。但方平安个人采药卖药就已经到了2500块,新村他垫资都已经有4000多了,这完全就是头重脚轻啊。
“只要你年底村子里的农业产品与农副产品的收入,能够还清你的垫资,那这个作坊的事情我就可以去区里研究申请,你那外院的小门也可以单独开一个。”
“这些调料,如果说原料都是你们村子里自己种出来的,那便就是农副产品,但你是从药店和菜市场商店买回来二次加工的,就不算是农副产品,这个道理你明白吧?”
“只有你的基础农业产出能够达到一个标准,我们才能谈其他的计划。”
对于这个底线,王主任是非常坚持的。
因为她和区里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们在乎的不是你一个两亩半地的小村子能多么赚钱,而是超小型新村能不能存活下来,能不能在只有这么点土地和鱼塘的基础之上养活这么多人的问题。
说夸大一点的话,“平安新村”一旦能够成功,那就是全国示范gc村示范单位啊!
这套模式能不能复制暂且不说,但足够其他单位来观摩学习了。只要研究出一套可行的体系,能稍微让其他村子的土地产出多出那么一点点,或者管理模式上优化那么一点点,那就是足以惊动zy的政绩了!
钱不钱的对于他们来说不太重要,他们都在体制内,再加上处于这个年头与位置,政绩才是最重要的。
失败了,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因为本就没有往上报,而且没有浪费社会资源,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压力。只是必须时刻盯着方平安,免得他太出格了。
比如说这个调料作坊,如果没有这个新村的话,联合街道办一个小作坊也没啥大问题,反倒能够安排一部分人就业,那是大好事。
但在“新村”这个概念面前,其他的都得让步,你方平安必须老老实实的去搞农业!
别浪!
最终,方平安也压下了这个心思,王主任给他的指导意见是,现在你自己弄着吃也好送人也好都可以,但是不能作为商品卖钱,因为“新村十三香”不属于你们村子的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