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只知道是上面下来的文件……\"
王主任为难的说道,一大哈喇子各个部门都有,不是查这就是查那。好吧,啥都没有问题,这算是方平安有先见之明,材料都很齐全。
但没想到最后栽在新村的根本性质上了。
就不说他弄得什么个人工分(贡献值)占比,等同于新村每年分红比例——这有点像是旧时的股份制。
但方平安贡献确实很大,大到已经占据了99……不过新村是实验性质的,而且方平安的贡献值村里有记录,是有据可查的,这个也勉强说得过去。
但以前好歹有那么多村民——方平安、范小野、杨晓蜜、热巴、范有尘、娄晓娥……虽然人少但是地也很少,实验性质的政策也说得过去,有错就改嘛。
而后来为了上学,范有尘被陈大发收养了,户口都迁过去了;
杨晓蜜热巴考取了大学还有了工作,自然户口就不是农民了;
娄晓娥更甚,直接跟着娄家去了香江,户口注销;
最后只剩下方平安与范小野两个农民,其他刘光天等人都是上山下乡,户口只是挂靠而已。
但方平安与范小野又是两口子,一个只有两人的村子,这两人还是两口子,那公有制还有必要吗?
整个村子厂子供销社就直接都是他们家的了。
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为这事儿上头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上有说的更严重的。说他们这是把公有变成私有,跟zb家的行径是一样的,要拉方平安去批斗甚至枪毙,所有资产都收回国有。
但程主任据理力争——新村没有接受过社会一分钱捐助,没有占用一丝一毫的社会资源——这是一开始建村时就定下的基础,你们可以随便!
性质上是后来才发生改变的,并不是方平安的本意,但新村的贡献大家是看在眼里的。你说公有变私有,但他拿出来公有的东西本就是他个人的东西,至于说那4名知青的劳动力和劳动生产成果被私有化了的问题,方平安给的比他们创造的多,各个有房有车,吃喝不愁,还有工分和工资。
你们去乡下看看,哪个知青不是活的苦哈哈的,他们这4个知青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