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掷地有声道:“殿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您的威望本就不及懿文太子(朱标),现在什么事都听陛下的话。难道您就不担心,诸位藩王孩视您吗?”
“您要是做事犹犹豫豫的,将来反对您的人数不胜数。成大事者,必须意志坚定,说一不二,就像当今独断专行的圣上。”
朱允炆眯着眼睛,心中已经明悟。
这几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若是想应对藩王们的反击,殿下可以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压一批,秦王和晋王是您的助力,您要将他们当成自己人。”
“您不能把所有藩王推到对立面,这对您不利。您可以封赏与自己亲近的藩王,表现出自己的宽厚大度,其余的藩王就不足为虑了。”
朱允炆深呼一口气,朝着方孝孺大拜。
“多谢老师,学生受益匪浅!”
黄子澄笑着说道:“殿下啊,您不要着急,您现在才二十多岁,陛下像您这么大的时候,还是军中一个无名小卒呢。或许殿下以后的成就,会远远超过如今陛下。”
朱允炆听到这句话,顿时十分开心,心中充满了自信。
“你说得对啊,关于这件事情的始末,我已经理清了头绪,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现在皇爷爷正在处理奏章,恐怕还是一头雾水呢。”
“陛下垂垂老矣,殿下当勉励之。”
“好,明日让藩王们来这里吧,我与他们商谈。”
“是!”
翌日,藩王们齐聚皇太孙的府邸,殿内还有许多文臣,藩王和文臣之间有过节,只是简单的打了一声招呼,没有座谈。
藩王们相互对视一眼,想知道朱允炆怎么处理这件事。
很快,朱允炆走进了殿内,笑着和藩王们打招呼,态度很是温和。
晋王朱棡忧心忡忡的,低着头,眼神闪烁。
朱允炆没有在意,而是坐在了上位,笑道:“诸位叔叔,你们请坐。”
藩王们落座后,朱棣便急不可耐的问道:“大侄子,查出来凶手是谁吗?”
“没有,这件事到此为止吧。”
朱棣讥讽道:“堂堂藩王被刺,就这么不了了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