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一脸悲戚。
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夫子,在元末时就担任提举,后来归隐故里,潜心着述,直到洪武十八年,七十多岁的刘三吾才被举荐入朝。
如今的刘三吾,已经八十多岁了,古稀之年的朱元璋在他面前,就像个弟弟。
原本以为,担任主考官会让他的声誉更隆,更受到士子们的爱戴。可是万万没想到啊,南北方的学子,竟然会因为科举一事,差点闹出来分裂。
于国于民,他都难辞其咎。
“请殿下救命啊!”
刘三吾深叹口气,摇头道:“老臣已经快要入土了,不奢求能为大明立下多大的功劳,我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下大错啊!”
刘三吾红着眼眶,向朱权深深行礼。
见他态度如此和缓,朱权急忙扶起了他,说道:“不必担心,其实这件事很好办,本王有一计,可让学子们不再闹事!”
“殿下是圣贤啊!”
刘三吾十分感动,提议道:“那这件事就交给殿下了,殿下年轻力壮,又满腹经纶,老臣就知道,来找殿下一定会有办法的。”
听着吹捧,朱权咧嘴笑了起来,摆手道:“无碍,你啊,就是年龄大了些,或许再年轻十岁,就能把这些学子整治的服服帖帖的。”
“聪慧乃是天定,老夫像殿下这个年纪时,犹如一个鲁莽的孩童,与殿下简直云泥之别。如殿下这样有才能的皇子,一百年来能出现几人呢?”
“怪不得,陛下会让殿下担任太子呢,试问大明有二十多个皇子,可陛下为何偏偏选中了您?不就是因为你卓尔不凡,才学超群吗?!”
一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刘三吾还很脸红,可是说了几句后,他似乎掌握到了精髓,说起来滔滔不绝,尤其是看到朱权那享受的眼神,又赶忙多说了几句。
朱权满是兴奋,来自大儒的吹捧,让他受用无穷啊。
谁说老家伙没用的?
简直太有用了啊!
从前当真错怪刘三吾了,认为刘三吾年龄大,做什么事犹豫不决的,简直不堪重用。现在看起来顺眼多了,说话还好听。
刘三吾说了许多,忽然道:“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交给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