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学,或将儒家作为小学。
和这些大儒深入交流后,朱权方才明白过来,程朱理学虽然被列为真理,但是却极大束缚了人的思想,让人一直在圆圈内打转。
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便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最高准则,所以在这种观念中,百姓思想和行为被严格框定。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比如说,假如哪里的百姓生了传染病,医者不会想着如何用药,而是会认为感染了某种邪崇;哪里的洪水泛滥,会认为是河神发怒。
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儒者是不会深究其中的道理,只是视作上天的惩戒。这也导致文明被锁死了,锁到了一个框架内,永远也难以走出去。
文明要发展,必须将自然哲学和科学思维体系搞起来。
技术是技术,科学是科学,如果没有相对应的科学哲理体系,朱权就算有再多的科学创造,到最后也是枉然。
不过又是一场洋务运动罢了。
以后搞个学院,暗戳戳的推动学术发展。
又过了几日,京城的学子们沸腾了,因为会试结束后,一向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拉开了帷幕。
无论是客栈,亦或是茶馆酒肆,充斥着各类学子,时常能听到他们高谈阔论,争辩着殿试会考什么内容,或者又押注谁会是今年的新科状元。
当朝廷宣布由于陛下身体不适,改为由太子朱权主持,众多学子便更加兴奋了。
这是强烈的信号!
陛下在为太子铺路!
而太子亲自出的试题……似乎就更容易猜了,无非是治国理政,这种问题只需要泛泛而谈,文章做的好一些,基本上就能名列前茅。
很快,殿试的这天到来了。
随着一声悠长的钟声在宫墙内回荡,皇宫朱红色的殿门大开,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共约八十人,分成两列,在太监的引领下,依次低着头进入皇宫。
朱权站在城楼上,穿着一袭紫色锦袍,头戴金冠,看着学子们鱼贯而入,每三年的一次科举考试,基本上把天下的贤才一网打尽。
他的内心,不禁也生出“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矣”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