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福建一般告御状的书生无罪,但所获功名也俱剥夺。
彦升、世衡等一干子弟原都怀着一腔热血,抱负满满,哪知就这样铩羽而归,这些人个个均是诗书满腹,聪颖达顶之人,受了打击个个对官场政治灰心失望,原来那份对功名的渴望之心再也休提。
回到家乡再受到家中老人、县里、州里一顿训斥,更觉心中那种委屈无处申诉,便自然生出了遁世之心。这些人家中均是官宦或者当地大户,并不缺少他们的一分力气,心中积攒的郁闷无处化解,总要找个宣泄之处,这些人各自经常书信往来,渐渐的都想到了一起,要学那晋代竹林七子风范。
魏晋时期的朝廷党争是促使竹林七贤为山阳之游的政治原因,而皈依老庄和玄风炽盛的时代文化,是竹林七贤相聚山阳的思想上的推力。七位名士都以皈依老庄、崇尚自然为高,并将清虚自然、返璞归真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相似的思想领悟使得他们在清谈清议之时能畅所欲言、相谈甚欢,从而获得了一种思想上的自由。
宋代皇家也崇尚道家文化,这种影响最终扩展到了民间,是以宋代文人也多有以道家思想为主观崇拜的,过了年,这些人终于汇聚在一起,却选了西湖边上的吴山作为定居之地,好在各人都有资财,逐渐地形成了规模,他们也都到了婚配的年纪,各自成家,独立而居却相距不远,最终成了一个民间相当隐秘的组织,唤作“竹林会”。
王世衡年纪最长,而又最有影响力,成为了会长;彦升却是机敏多思,成了会里的军师。成立十多年来,竹林会却不像竹林七子那般完全隐于世外,不与世俗往来,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民间甚至官家的活动,所作所为均保证了公平、自由,专为那些饱受官场欺侮、贪官诬陷之人打抱不平,着实做了许多有影响的大事。只因为他们行事谨慎,做事公平,所以虽然为民众期许,却极少有人知晓。
再说小竹子得了黄彦升夫妻二人照顾,过了三四个月的安闲生活,其实两个月后他便可以拄杖行走,但小竹子自小便跟一帮整日吃斋念佛的和尚一起生活,实在无趣,现在夫妻二人待他如同儿子一般,一来可怜他自小失孤,二来小竹子不仅长得清秀可爱,更加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于是心里也舍不得小竹子离开。夫妻二人婚后多年尚无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