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区一片忙碌景象。难民们依照编排,五户一小队紧密协作,各司其职。
有的擅长纺织,纤细的手指在织布机上穿梭如飞,不一会儿就能织就绚丽多彩的布匹;
有的精通木工,斧锯翻飞,伴随着“嗡嗡”的声响,就能打造出结实耐用的家具。
二十户组成的大队统筹小队事务,合理安排生产节奏;
一百户的集体又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周边协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而规模最大的一千户大集体,则如同坚实堡垒,稳稳地支撑着整个生产体系。
每个大集团自成体系,村落沿着大道有序分布。大道边村子中央,免费学堂与医馆是守护村民的精神与健康支柱。
工坊内,叮叮当当的劳作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生产的货物种类繁多,品质上乘。
不仅如此,大集团还轮流前往大名府城经营商铺,绸缎庄、粮油店、杂货铺等一应俱全。
这些工坊商铺的收入虽归梁山军,但梁山军公正严明,每月依功按劳给各个大集体发放工资,让大家劳有所得,干劲十足。
梁山军将士们也没闲着,他们穿梭其中,或是帮着工坊搬运重物,那力气大得能扛起一头牛;
或是在学堂教授军伍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保家卫国;
或是在医馆维持秩序,确保病人能安心就诊。
贾宝玉时常亲临视察,关心难民生活,鼓舞大家共渡难关;
卢俊义则负责统筹调度物资,确保每个环节顺畅运行,不出现一丝差错。
在这套井然有序的体系下,难民们逐渐安定下来,从最初的流离失所变得安居乐业。
他们心怀感恩,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壮大梁山军队伍;
孩子们刻苦学习,立志回报这片给予他们新生的土地;
老人们在医馆调养身体后,也力所能及地帮忙照料孩童、传授手艺。
王熙凤站在村口,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村落,嘴角泛起了欣慰的笑意,这片土地在患难重重。
未来必是一片光明,而梁山军与百姓携手的传奇,必将继续书写下去。
在这乱世喧嚣之中,大名府仿若一处遗世独立的净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