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很多女人孩子还没有营生,嫂子能不能传授养蚕的方法,让女人孩子们能有点事做?多少补贴一点生计?张村自己也有纺织作坊,之前是织麻布的,不知道能不能也织丝绸……”赵杏儿追问。
“杏儿啊,不要一天把自己绷得这么紧,啥事儿都往生意上想,放松点多喝大嫂做的羊肉汤不好吗?”张诚不悦。赵杏儿对工作太投入了,不能把自己从这些事务里抽离出来,张诚担心有一天压力太大,对身体不好。
“我也是看到嫂子想起来的……”赵杏儿舀了一口汤,品味着。
蒙恬却大喇喇的说:“这事儿我看行,那个改天你跟弟妹一起去看看,不用天天守在家里。两个孩子住校,我大半时间也要在学校工坊,你也可以去村里的食堂吃饭,家里就没那么多需要做的事儿。帮着杏儿看看有啥能帮忙的地方,那些流民的也都不容易,能帮一下就多帮一下。”
胡氏默默的点点头,张村这面的行事风格和自己过去所接触的完全不一样,自己还要慢慢适应,不过,人都很好。
入夜,张诚背着那张从蒙恬那里弄来的琴,赵杏儿打着一个白纸灯笼,两个人依偎着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是不是家务操持的不好,不是一个好妇人。”赵杏儿忽然问。
“哪有的话,家里井井有条,儿子让你养的很壮,待母亲也很好,你是一个好妇人。”张诚说。
“您不喜欢我做太多生意上的事儿?”
“也没有……哦,是因为在蒙恬家里我说的那句话吗?其实我是觉得你把自己弄得太辛苦,太紧张了,总是这样劳心劳力,不太好。”
“我喜欢忙碌一点,静下来就会觉得很空。”
“喜欢动脑筋是吧?”张诚问。
赵杏儿点点头。
“商行的事情你觉得对脑力消耗够吗?”张诚笑道。
“商行的账目什么的,其实挺简单的……”
“是啊,这么聪明的脑袋,用在算账上,是可惜了。”张诚笑着说,赵杏儿有多聪明,自己很清楚,赵杏儿擅长项目管理,能从复杂的千头万绪里,一下子找到关键,设计流程,把一切弄得井井有条。赵杏儿还喜欢算学,再复杂的运算,赵杏儿都能沉浸其中乐在其中。至于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