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75章 一条大河(1/3)
    第75章 一条大河

    “听说你搞出来一个四弦琴,拿来看看。”公孙尼子和张苍难得出现在一个办公室,一齐对张诚说。

    公孙尼子是天下知名的音乐理论家,其理论影响到两千年后。张苍身为数学家,同时定订音乐标准,在音乐领域的修养也绝不在公孙尼子之下。

    张诚苦着脸,昨天聚会散后,赵杏儿磨着自己一曲又一曲的拉琴,到现在手指头都还抽筋呢。

    张诚叫人去家里取来小提琴,打开琴盒,请两位先生鉴赏。

    这张琴的制式,和秦国的乐器全都不同。使用丝弦和琴弓摩擦发出声音。琴上没有琴品,完全靠手指按捺来确定音高,这对演奏者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能烦您弹一曲吗?”公孙尼子说话非常客气。这种没有见过的琴,他也很感兴趣。

    张诚把琴夹在自己的颌下,略一想,拉了一曲《月光》。

    琴声悠长,如泣如诉。

    公孙尼子和张苍初听还皱着眉,听到后来却是满面欣喜。

    “琴音和乐理,和自古相传的律例不符,但别有一番情趣啊!”张苍叹息。

    “在草原上我见过一个西来的艺人,我跟他学了这琴……”张诚又开始胡扯。

    “去一趟草原,才这么几天,就能学会这么多?”张苍不怎么信张诚的胡说八道。公孙尼子却也不以为意。

    “前几日我在蒙恬那里看到了弦鼗,我仿着还做了一张琴,刚刚胶好,给两位先生也看一下?”张诚问。

    “快拿来!”两位先生都说。

    一把吉他。

    这段时间张诚的案头上,一直在处理的其实就是这张琴,而不是什么电学的工具。音乐最是让人能舒展情绪,一把提琴,一把吉他,对张诚来说,意义自是不同。

    琴弦拨弄,张诚慢慢想起很多曲调。鬼使神差,唱出来的却是这首: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百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歌声轻柔婉转,听着这歌,却好像是看到了圜水河上的船驶向远方。

    “好歌。”张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