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每天轮流带班,带班期间不允许擅自脱岗、饮酒等情况发生。”
刘登高又提了一些物资装备、应急演练、信息报送等方面的要求。宣布散会时,他朝李红民这边瞥了一眼道:“李红民同志,一会儿来我办公室一下。”
我靠,又是啥事儿?李红民正欲读他的心声时,他却一转身离开了。
难道周半农已经给他下达搞我的指令了?不会吧!那王八蛋格局也太小了吧,这么快说干就干?
李红民没有准备的时间,小心翼翼地跟在刘登高屁股后面走了出去。
来到他办公室,联络员小刘给李红民倒了一杯茶。他接过放在桌上,赶忙从口袋里面掏出一支烟给刘登高递过去,又拿出打火机给他点上。
“这个你看看。”刘登高将一张报纸丢在了李红民面前。
拿起一看,是一篇名为《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紫丘县青山镇走笔》的报道,类似于报告文学的写法,占了区县版三分之一的版面。
看了一下文章署名,本报记者:王思齐。
李红民立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仔细看了一遍内容,越看越觉得欣喜。
王思齐把自己坐车在路上颠簸的场景,现场查看煤矿、铝土矿,还有和那个卖葡萄的男人聊天的事儿都写了出来,还特别强调,青山镇是紫丘县唯一没有通硬化路的乡镇,制约了4万余人的发展等,内容非常丰富、感情满满,而且文采斐然,写得很有感染力。
李红民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装傻充愣地说:“这记者胆子也真是够大的呀!把我们青山镇写得这么不堪,我还不知道啥时候来了个记者,跑到我们青山镇找素材来了。”
刘登峰冷冷地看着李红民,心想:【这小王八蛋,演技也太拙劣了,自己干的事儿,还在这儿给我装傻充愣。】
“这个记者,不是你请来的?”刘登高质问道。
“呃…不是,如实给您报告,其实这个记者来我是知道的,还接待了他,可是…”
李红民假装哭着脸道:“我以为他是来给我们作正面宣传的,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把我们青山镇破破烂烂的一面全写出来了,好话愣是一句没讲,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