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嬷嬷看看她,无奈道:“做好了,明天我们也做点,司剑今天就把瓮和菜买回来了,过冬的吃食和柴火都差不多了,那柴火可是不用您去捡”
“有嬷嬷在真好,我们今天晚食吃什么?无为师傅有没有和您说她明天什么时候过来,这个小村真是藏龙卧虎,崔老先生竟然隐居在这里。”
在碧云说崔老先生的时候,老先生也在和老妻说她们姐弟俩,“那样一个风光霁月的人,如果他还活着”老先生深深叹口气,端起茶杯品了一口。
“是呀,那样一个人却早逝”说到故人老俩口间气氛就有点沉闷,“对了,孩子是老大家的还是老三家的?”
“老三家的次子,翰林院的那个。”
“娶妻要娶贤呀,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老太太说完拿起壶给自己沏了一杯茶。
崔老先生看着自己夫人把壶放下没有给自己续茶的意思,不由敲了敲桌子提醒。
老太太白了他一眼,重新拿起壶帮他把茶续上:“那孩子也不容易,你明天别太挑剔,孙家那位姑娘是个好的,她教养出来的孩子差不了。”
崔老先生看着自家夫人拱拱手道,“谨遵夫人命令。”
其实崔老头在心说,那俩孩子的父亲可不是个好的,但话只能在心里说说,如果让老婆子听到一定要唠叨个没完。
“没正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崔老夫人嘴里骂着老头子,脸上却笑开了花,五十多的人却如同少女般笑的开心, “对了,那个孩子还有一个双胎姐姐,明天也带来看看,莹姐儿回来后也没有一个玩伴。”
“我今天早上在二弟家听弟妹她们聊天,说是两个孩子都是漂亮的孩子。”
崔老夫人觉得和老头子没法聊天,她和他聊人品,他却要和她聊外貌。
不提崔老夫人和崔老先生的打情骂俏,碧云和小宜刚吃完饭围着房子消食,小宜踱着步摇着头晃着脑嘴里念念叨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小宜人家才子,在如此月色下嘴里吟唱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碧云说着不由乐起来。
“你怎么不说我应该吟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