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82章 华夷之辨(2/3)
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观点,“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主张以教化归服处理民族关系。

    每当中原不稳,四夷内迁之时,“华夷之辨”就成为用来抵御异族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两晋之时,“华夷之辨”已经从先秦两汉之时的文化判别,演变为血统、地缘判别。

    江统作《徙戎论》,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的理由,建议将关中内附胡人,迁出关外。

    在永嘉之祸后,这一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杨行秋认为,五胡乱华是有政策、战争、天灾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是历史必然结果。戎狄的内迁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其根本原因,是司马氏政权,罢州郡武备,封建诸王的政策。

    对于杨行秋来说,转变这一违背历史大方向的思想观念,是首要任务。

    该用什么方式,能让他们能理解呢?

    不如让他们见识一下,历史唯物主义?

    有王贤的例子作参考,思路就很清晰了。

    杨行秋说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九州之中,诸夷错处。四海之外,夷居其半。有圣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贾元听后点点头,牛尚又是一脸纯真地看着杨行秋。

    “《诗》云,时维鹰扬,凉彼武王。周祀绵长,而幽、厉不能守。荒沉于酒,淫于妇人,三川皆震,国人嗟怨。后西夷犬戎,迭相侵扰。而周祀断绝,岂戎狄之过欤?

    是以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

    王贤想听得更清楚一点,站到了牛尚身边。

    “秦汉之时,宾服四夷,海内称臣。威虽能制夷,德不能抚民。国祚遂终,非武备松弛而失天下,因苛暴擅赋以废人望。

    今中原倾覆,衣冠南渡。不效天地之法,不顺四时之序,不度生民之义,不尊礼仪之则,华夏便为夷狄。

    效于天地而顺于四时,度于生民而尊于礼仪,夷狄可为华夏。

    岂可厚己薄人,以夏制夷?”

    杨行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