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吏 > 第95章 你等 可愿?(5/6)
关于少者居后,老者居前。

    《后汉书·乌桓传》: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塞。

    这一点在许多文献中都能看到相同的记录,少者长大就是壮男,老者年老体衰,已然无用,故而易舍弃。

    这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在生产生活的方式之间的不同。

    另一方面也是说明食物获取之难,在随着人口增长的同时。

    赞美袁老。

    3战死者葬在大鲜卑山,并且陪葬一套棺木,一条肥狗。

    《后汉书·乌桓传》:俗贵兵死,敛尸以棺肥养一犬以彩绳璎牵,并取死者所乘马衣物,皆烧以送之,言以属累犬,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

    岱山,注释是即泰山也。

    但这魂归泰山,应该是战国末期到西汉时期,那堆齐鲁地区的儒生吹捧而至的。

    不是我黑,是那段时期,他们自己编撰经典

    我看先秦史料,似乎也有什么全国的魂,死后归于泰山啊。

    但其流传渊远,对此不作评价。

    只是表达的意思相同,书中是借此来比喻。

    加上后汉书作者范晔所在的时期与东汉隔了几百年。

    这个比喻成立也实属正常。

    棺木收尸,陪葬生前的马匹衣物,以及一条提前养好的肥狗,这些都是字面意思,没有需要细细解释的地方。

    关于乌桓的归葬地目前比较主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北,还有一种是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部的乌桓山。

    第一种说法在内蒙古赤峰市北部,第二种在赤峰市东北部。

    两者相距不会太远。

    而第二种地域所在的地域靠近大兴安岭南麓,第一种说法相距第二种距离也没有太远。

    故而猜测应该是靠近大兴安岭南麓所在的地区。

    而鲜卑习俗与乌桓同,两者之间魂归故里的故地肯定不会是同一处。

    但无一例外,都是靠近大兴安岭,但鲜卑应该更靠北些。

    个人猜测。

    虽然祖上可能是出自同源,但你家祖坟和我家祖坟在一起,我觉得,这个观点应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