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张旭,萧月卿还是决定让他采办些衣食物资一类的,再去北境一趟。
开春后,舅舅那边也不知怎么样了,上一次来信还是见霄送的,信里主要就说了北境有人私出兵器一事。
瓦剌人是否依旧频频滋扰,或是已经退兵,想要趁着春日休养生息,这些舅舅都没有说。想着若是北境一时有个缺的,有张旭在中间也能及时做个周转,还是让其亲自去一趟稳妥些。
若是诸事皆顺,那就继续跑商做生意,这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又到盛京,虽一路辛苦些,但还是很有赚头的,让张旭走一趟,怎么都不亏,是笔划算买卖。
只是刚贴了告示,不等衙差奔走相告,就有百姓自发前来告状申冤。
实是那日长公主到沈家拿人声势浩大,时机又选得十分巧妙,城中好多人都瞧见了,不出半日,长公主的威名便已传扬出去。
原先就听说这位长公主颇有美名,先前北境将士与瓦剌人打得如火如荼时,给前线捐粮捐钱,裁制冬衣。今年开春雪灾时,又专门设了粥棚暖堂,给流民百姓和贫寒学子施粥。
不过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恰逢陛下派了长公主和御史巡查盐课,百姓们先前大都抱着观望心态,毕竟江州官商是一家,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
直至长公主亲至沈宅,将“沈万户”押走,百姓们才觉出那么点儿真实来,长公主果然名不虚传,是个能干实事的!
那“沈万户”什么人,平日都与府台大人称兄道弟的,作奸犯科又怎么了?州官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又能怎么办?都远着些呗!不然就得自己倒霉认栽!
这回可到好了,不仅“沈万户”抓了,听说府台大人也被抓了,那可是大大的好事啊!长公主一来,就拔刀切了江州两颗最大的毒瘤,那叫一个稳准狠!百姓们心中欢喜,恨不得立时放上几挂鞭炮。
于是奔走相告,都不用衙差了,当即扶老携幼,相约出门去告状,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
萧月卿人在行馆,听到亲卫来禀,已有许多百姓聚集在江州府衙门前要告状时,也有些诧异。
不过这也是好事,百姓们终于敢说真话了,也有地方听他们说真话了。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