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方设法偷漏税银就不错了。哪里有这样默默捐助数年,却不求名利的人?
此等义举,皇上必须大肆嘉奖,所以,皇上先是命人,当朝念诵了奏折中的捐赠清单,又命人将朝廷对云溪的表彰,贴满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所有人看着总数高达百万石粮食,大量物资的清单,无不瞠目结舌。甚至有些人都为捐出去的物资感到心疼。试想,如果他们有这样的财富,是绝不会平白捐出去的。
而且最可贵的是,如果京都没传出那些不堪的流言,云溪姑娘还在默默捐助,三年来从未求过什么名利。
皇上的嘉奖,立刻令朝臣们闻风而动,他们的家眷,纷纷在各府的大小宴会上,对云溪姑娘的义举赞不绝口。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就是这个道理。皇上要捧谁,他们就跟着捧谁,准没错儿。
皇榜的事发酵了三日后,南下因水患赈灾的太子,也回京复命了。
早朝上,在皇帝对太子大肆褒奖之际,他却呈上了一份,云溪姑娘捐赠救灾物资清单。
上面清晰地罗列着,捐赠的衣服、鞋帽、粮食、药品等数量。以及为防范灾后大疫的方子。
太子当朝为其请命嘉奖,这个奏请,十分符合皇上的心意。他正准备借着云溪的义举,好好树立一个为国为民的榜样。
皇上思忖片刻,决定封云溪一个县主,并赐封号忠义。
但匪夷所思的是,皇帝圣旨下达之后,传旨官却如何也找不到一个叫云溪的姑娘。
正在众人惊奇之余,云溪姑娘的义妹赵云溪站了出来,她为自己的义姐发声,说云溪姑娘已经惨死在时府了。
这个回旋镖,不可谓不狠。如同将时首辅及时清臣,架在了火上炙烤。
京都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云溪的义妹与时清臣二人,拿出的方子一模一样。原来是云溪姑娘曾在时府居住。
但其中到底还发生了何事,才会使云溪的义妹,声称她义姐惨死在时府呢?
很快,京都便传出了各种版本的揣测,比如时家贪图云溪姑娘的方子,杀人夺宝。
比如时清臣利用云溪姑娘的智慧,欺世盗名。再比如时清臣辜负了云溪姑娘,在求娶高门贵女之前,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