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手周全,保其性命!”
余子俊修边城一事,朝堂已经沸沸扬扬。
花费白银一百五十万两,米豆二百三十万石。
东起四海治,西抵黄河,连绵一千三百余里,旧有墩一百七十个,增建四百四十个,墩高宽都是三丈。
劳动人手八万六千人,耗时数个月之久。
耗费财物之多,劳动百姓之久,都是大明空前,甚至是绝后的。
这些,对于最近年成不太好的朝廷,无疑是非常重的负担。
所以,就连太子党的很多人,都不愿为余子俊说情。
这就等于,连自己人都抛弃了他!
张山风躬身一拜:“大人修筑边墙,功在千秋,乃万世不朽之壮举!
如今,却遭奸佞小人构陷,下官定不负大人所望,保余兄周全。
拜师一事,就免了吧!”
修筑边墙,抵御外夷,这是多大的功绩!
参考始皇帝修的长城,被骂了那么多年,就知道了。
但是!
哪朝哪代,长城没发挥作用呢?
这帮文人,就喜欢一边享受着别人的成果,一边骂别人劳民伤财。
没有他们修筑的边墙,你们凭什么坐在温柔乡里,吟风弄月呢?
真以为鞑靼人,瓦剌人,就被几句慷慨激昂的诗词文章,就能退兵,就能畏惧吗?
眼见有人认同自己的功绩,顿时让余子俊热泪盈眶:“既知边墙势在必行,当引为知己,本官敬张御史一杯!”
这些年,很多人抨击过他,很多人不认同他。
很多人认为,修筑边墙是劳民伤财,是虚耗国力。
甚至,有人贬斥他中饱私囊,借机吞没钱粮。
此时,终于有人认同他的做法。
而且,还是为数不多,能将鞑靼人拒之国门外的悍将。
余子俊顿时满腹豪情,连连称赞张山风是他的知己。
张山风也非常认可余子俊这种,不死读书,不是满口仁义道德,踏实做事的行动派。
所以,两人对饮数杯,相逢恨晚。
酒杯交盏,一坛好酒,已经见底。
张山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