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贾老爷在面前断气,郑九收了刀,索然无味。
按照他在马家匪帮耳濡目染的习气,应该先杀贾老爷,再剁下杨鼎泰的脑袋,给冯家一个交代,身为锻阳术的另类传人,郑九也算是尽了一份义务。
可郑九改主意了,他在银州城已经连续做下大案,短时间内不适合再搞事情,而且贾老爷在临死前说的话触动了他。
杀了杨鼎泰,按大周国的做派,换个新知府上任,拖拖拉拉,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银州城的百姓怎么办?几十万灾民、流民如何弄?
这倒是个问题,大问题。
郑九虽然跟着苏老夫子读了不少圣贤书,熟记仁义理智信,也懂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道理,可事情一旦摆在面前,还是抓瞎。
再者说,换个新官儿来,就能比杨鼎泰好?
郑九不在乎杨鼎泰是哪国人,他对列国的概念十分模糊,父亲、祖父是大魏国人,而母亲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周子民,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是哪国人。
还是师父木华老道一语点醒,大家原本都是中原汉人,本不应分彼此,只是居高位者逐利,争抢势力范围,这才让大好河山割裂成了列国。
老道的话很含蓄,居高位者的字面意思直指列国皇帝,每一国的皇族都自诩为天命所受,做皇帝的都认为自己是真命天龙,何曾想过治下的百姓?
但实则,老道的话是在隐射高高在上的隐世宗门,如果不是他们为了所谓的大道,争抢修行资源,强行划分凡生界的势力范围,何至于让百姓受苦蒙难,让这大好山河灵气尽失?
所以,那些一心问道,只想着飞升的家伙才是自私自利的王八蛋。
这是郑九和木华老道的共识。
一老一少,本难觅知己,上苍却给了他们机会。
所以,杨鼎泰不管是哪国奸细,只要善待百姓,郑九就可以放过他。
只是这家伙还真不是个好鸟,鱼肉百姓也就罢了,还特么是条别人家养的狗……头颅暂且寄存在脖子上吧。
离开贾府,郑九回到神火镖局,招来几名少年,每人给了二两银子,缘分一场,算做散伙饭钱,不能给多,多了便是祸。
遗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