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村民,还没有硫磺有毒有害一说,每到过年蒸馒头,为了好看,家家户户都用硫磺熏蒸熟的馒头。
“爹,我觉得三妮儿的法子行了,我们学校有个同学家里是炸油条的。他爹推着排子车在四下村里用麦子换,听他说卖的可好了,每天都能卖光,没有剩过。”二姑心动,也帮三姑说话。
“还有就是,我们作业本用的白粉面纸,我们去李家村代销店买的时候,五分钱一张。我那个转到城里上学的同学,他家里人给他买一领,一百张纸,只要两块钱,一张纸就省了3分钱。你说我们家里有了钱,我们也能一回买一领纸,我和一起二姑二哥用本子用的费,用不了一年就用完了,我们不就又省下了三块钱。不光纸,还有其他本子,这样我们家就能省很多钱了。”
“你这孩子想出一出是一出,要是有那好事儿,村里人为啥都不去贷款?还有就是大佬吹家那个二流子小子想贷款,支书不贷给他,我去就贷给我了?”爷爷有点心动,还是拿不定主意。
“别人家里有钱,花的地方又少,人家都不想去贷款。傻混儿想贷款,就他那好吃懒做的样,自己地里的活都不想干,他就是想借了不还,支书敢贷给他才怪哩。咱们家不一样,支书知道我们都不是赖人,不会赖账,咱买抽水机是发展农业生产,是好事儿。支书都去找杨子叔了,二狗子她娘说杨子叔不贷款,要是你去找支书,他肯定乐意贷给我们家的。”
在三姑二姑的极力劝说下,爷爷奶奶商量了一夜,终于决定找支书贷款。
支书在村里跑了好几天,找遍了村里条件比较好的人家,愣是没有一家愿意接受无息贷款。一是这两年分田到户,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高了,各家仓里都有了余粮。手里的钱也够自己花了,自己家的钱够花了,干啥没事找事儿该去借钱。二是村里人觉得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谁的钱也不是白借的,乡里乡亲亲戚朋友还得搭个人情。说是不要利息随便借,那么大的国家,要是钱都白借,那得多少钱往外借啊,咋就偏偏找上了自己?
爷爷去找支书的时候,支书正在家里为找不到贷款人犯愁,听爷爷说了来意,支书一下子精神了。本来他也打算去找爷爷,但是知道爷爷一辈子小心谨慎,家里有糠,不会去借米下锅。现在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