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上炎引起的口臭、牙痛、牙龈出血等,竹叶可与黄连、升麻、生地等合用,清胃凉血,消除胃火上攻之症,还人清新口气与健康牙龈。
2 除烦止渴:在心烦口渴之症上表现卓越,无论是外感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还是情志不畅、气郁化火所致的虚烦不眠、口干咽燥,竹叶均可发挥作用。与麦冬、人参、半夏等组成竹叶石膏汤,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两伤之症,既能清解余热,又可滋养气阴,除烦止渴,使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在百合知母汤中加入竹叶,可增强其清心除烦之力,对百合病之心神不宁、心烦口渴疗效更佳,为患者带来心灵的宁静与身体的舒适。
3 利尿通淋:竹叶淡渗利水,导热下行,有利尿通淋之效,可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对于湿热蕴结膀胱所致的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木通、滑石、生甘草梢等配伍,如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有效改善小便不利之症,减轻患者痛苦;对于血淋涩痛,可与小蓟、蒲黄、藕节等止血通淋药同用,既能清热通淋,又能凉血止血,使血尿症状得以缓解,恢复膀胱正常气化功能。
六、用法及注意事项
1 用法:竹叶可煎服,一般用量为 6 - 15 克,鲜品用量可加倍,以充分发挥其药效。也可制成竹叶茶饮用,将竹叶洗净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方便易行,尤其适合于日常保健,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效。此外,竹叶还可外用,如煎水外洗,用于治疗皮肤疮疡、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能起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缓解皮肤不适症状。
2 注意事项:竹叶性寒,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以免寒邪伤中,加重脾胃虚寒之症,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加重。孕妇及体弱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因用药不当对自身及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使用竹叶治病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配伍其他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避免因滥用药物引发不良反应。
七、复方举例
1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