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对于湿热痢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等症状有显着的缓解作用。通过清除肠道湿热之邪,抑制痢疾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减轻肠道炎症,调节肠道的蠕动功能,缓解腹痛和里急后重感,使大便恢复正常,预防痢疾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身体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消化功能。
6 治痈肿疮毒
- 配方:新鲜苦蘵适量、蒲公英 20 克、紫花地丁 15 克、金银花 15 克、野菊花 10 克、白芷 6 克、天花粉 10 克、甘草 6 克。
- 制法与用法:将新鲜苦蘵洗净捣烂,与其他药材(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 20 分钟,取汁内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用;同时将捣烂的苦蘵外敷于痈肿疮毒处,每日换药 1 次至 2 次。
-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痈肿疮毒,局部红肿热痛、化脓破溃等症状。通过内外合治,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促进疮疡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防止疮毒扩散,保护周围组织的健康,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毒和生活质量,预防痈肿疮毒引起的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健康。
7 治蛇虫咬伤
- 配方:新鲜苦蘵 30 克、半边莲 20 克、七叶一枝花 10 克、紫花地丁 15 克、雄黄 3 克(研末冲服)、甘草 6 克。
- 制法与用法:将新鲜苦蘵、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洗净,捣烂取汁,先口服 20 毫升至 30 毫升,剩余药汁加入雄黄末调匀后外敷于蛇虫咬伤处,每日换药 2 次至 3 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及时就医。
-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解毒,对于蛇虫咬伤引起的局部红肿疼痛、麻木、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通过清热解毒、中和毒素,减轻蛇虫毒液对机体的损害,促进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和不适,预防蛇虫咬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患者在野外活动时应对蛇虫咬伤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