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百草药材:百草疗愈指南 > 第40章 黄栀子(2/6)
区的黄栀子产量可观,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在国外,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也有黄栀子分布,不过在品种和产量上与中国有所差异。这些国家多将黄栀子用于园艺观赏,随着对其药用价值的深入了解,近年来也逐渐重视其药用开发。

    二、形态与特征

    黄栀子为常绿灌木,植株高度一般在03 - 3米之间。其嫩枝常为绿色,老枝则变为灰褐色,小枝纤细。叶片对生或3叶轮生,呈革质,形状多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 - 14厘米,宽2 - 7厘米。叶片表面光滑,上面为亮绿色,下面颜色稍淡,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

    黄栀子的花单生于枝顶,花梗极短,花大且芳香。花萼呈管形,有纵棱,裂片呈线形,长1 - 3厘米。花冠为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直径4 - 6厘米,裂片5 - 7枚,呈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伸展,比花冠管稍短。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 - 22厘米,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厚,柱头膨大,呈头状。

    其果实为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 - 7厘米,直径12 - 2厘米,有翅状纵棱5 - 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稍有棱角,直径约3毫米,呈鲜黄色。花期集中在3 - 7月,果期在5月至翌年2月。

    三、药用部分

    黄栀子主要以成熟果实入药,其果实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其中,栀子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利胆等多种药理作用。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等功效,为黄栀子的药用价值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附方功效与作用

    栀子豉汤:由栀子、香豉组成。《伤寒论》记载,此方可治疗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等症状。方中栀子清热除烦,香豉宣散解郁,二者配伍,可清宣胸膈郁热,使热邪有出路,从而缓解心烦失眠等不适。现代研究表明,栀子豉汤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有一定作用。

    茵陈蒿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