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一种常见中药材,一味药的作用几味例举:
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如治疗脾胃虚弱的四君子汤,其中甘草就起补脾益气的作用,助人参、白术等增强补脾之功。
清热解毒
可解热毒,用于痈疽肿毒、咽喉肿痛等。如桔梗汤,以甘草配桔梗,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疗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还可解药物及食物中毒,缓解药物毒性,与绿豆同用可解食物中毒。
祛痰止咳
能祛痰,使痰液易于咳出,还能缓解咳嗽。如甘草合剂,主要成分是甘草流浸膏,有良好的祛痰止咳效果,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缓急止痛
能缓急止痛,用于挛急作痛。如芍药甘草汤,甘草与芍药配伍,酸甘化阴,能缓解脚挛急、腹中挛急疼痛等。
调和诸药
能调和其他药物的药性,使方剂中各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缓和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在很多方剂中,甘草可缓解大黄、芒硝等的泻下峻猛之性,让药效更和缓持久。
调和药性
还可缓和药物的偏性,使药物作用更平稳。如在一些温热药方剂中,甘草可稍缓其热性,以防用药后出现燥热等不良反应。
甘草:百草之王的药用与食疗探秘
一、中药别名
甘草,这味在中医药领域熠熠生辉的药材,有着众多富有韵味的别名,如“国老”“甜草”“蜜草”“粉草”等。称其为“国老”,是因为甘草在方剂中就如同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者,能调和诸药,协调各方药物的作用,使整个方剂发挥出最佳的疗效,保障人体的健康,故而获得如此尊称。而“甜草”“蜜草”之名,则是源于甘草本身具有浓郁的甜味,这种甜味在众多中药材中十分独特,易于辨别。“粉草”的称呼,与甘草的炮制方法有关,在加工过程中,甘草去皮后呈现出粉性十足的外观,因此得名。这些别名不仅体现了甘草在中医药界的重要地位,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它的特性和价值。
二、生长产地分布
甘草多生长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及黄土丘陵地带,对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