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既然都写过七八十万字的长篇故事,想必这基础就是极好的,只要能按草民的规矩来,草民愿意教。”
听到这话,吴承恩顿时大喜,连忙上前,行跪拜礼,认了李文贵这个师傅。
李春芳看到这一幕,似乎看到自己的好友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却衣食无忧的前景,也很是高兴,立刻安排酒宴,亲自招待李文贵等人。
原本以为会有一场冲突的事情,变成收了个名徒,皆大欢喜的局面,李文贵也是很高兴。
酒宴上,没人把李文贵当小孩,李文贵也不在意,和他们一样喝黄酒,聊天。
酒宴到了后半段,李春芳就有些惊讶了,看着坐他身边的李文贵说道:“真是没想到,小友年纪轻轻,见识却如此不凡,似有大才也,这是如何做到的?”
酒宴上聊天说泡,李文贵什么话题都能接上,也能说个几句。这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其实并不算特别。
因为后世的文化传播很发达,至少互联上获取消息什么的,不要太方便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普通的百姓,一辈子可能都只是生活在方圆不到百里的地方而已。至于读书,那也是要有钱才能读,还不一定能读到,需要去借。
有钱的读书人家,都会有藏书阁,这便是学问底气的所在。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读书人,就算很喜欢读书,怕也没多少书可以读,需要自己去想方设法地找书读。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文贵小小年纪,见识不凡,什么都能聊个几句的表现,就真得是非常特别,也难怪李春芳这种状元都会惊讶。
此时,对于李春芳的问话,李文贵早已回答过,便又拿做梦回答了一遍,引得李春芳和吴承恩等人都是非常羡慕。
试想一下,要是有什么事情不好做,却能在梦里做一回,就等于多一份经历,那是真得太宝贵了!
第二天一早,李春芳亲自送李文贵出门。
吴承恩要去国子监办休学,然后再去通州找李文贵,这次就不跟李文贵回通州了。
李春芳是还要上朝去的,就只是在他府门口和李文贵分别。临别之际,他便对李文贵说道:“小友性格,本官实在喜欢,如若以后有遇到什么事情需要本官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