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景色还和以前一样,我看着他们似乎有点在欢送我的感觉,一切如此平静。
那时我们这边去市区必须经过渡口摆渡,那时大桥还没造好。很多车辆都排着队,公交车可以优先通行。
这个渡口有两种船,一种是专门摆渡人,还有一种是专门摆渡汽车的。摆渡人的轮渡,同时可以摆渡自行车和摩托车。
在大江的对岸,有好多的大型的工厂,我们这县里很多人都在那边上班,每天轮渡很繁忙啊。
每次汽车开上摆渡船的时候,尤其是大巴士,车辆尾部较长,总会与地方的碰撞,发出“duang”的一声,以后我每次听到这个声音,就是家乡的声音,要么欢送,要么就是欢迎。
公交车开了一个2个小时开到了,徐家汇附近,下车我们换了一辆上海火车站的公交车,好像是109路吧。
那时的只有两个火车站,一个是西站,还有就是上海火车站,当时其他的火车站都还没建造呢,高铁还没有呢。最快车就是快速列车啊。
109路上人头攒动,挤都挤不上去啊。当时上海地铁还没建好呢。当时的上海公交就是这样的状况啊,一年后我的同学来上海,我带他们在市区逛,想坐个18路,人多的都挤不上去,后来是跟着无轨电车的天上的电线走的。
无轨电车在上海是1914年出现,我们一般都叫做大辫子车,两根大辫子朝上与上面的电线相连。与我们后来电动公交车异曲同工啊,现在很多电车不再有大辫子,而是到了公交车站,上面的天线马上竖起来,利用停车的时间充一点电吧。
随着城市的美观,大辫子车都不见了,代替的都是电动车和氢能源公交车。
109路在路上开了有一个多小时,一下了车,火车站是上的人头涌动,人山人海啊。爸爸提醒我,这里小偷比较多,当心注意钱物。
爸爸经常出差啊,在2000年以前,火车站是最乱的地方,各种鱼龙混杂。之前还发生过,有人从窗外伸手进火车车厢偷东西,那时而且偷东西都是一伙伙的人。电影《天下无贼》不是就描写的那样的场面吗。
当时各种火车线路交汇的地区往往是最乱的地方,南株洲北徐州,还有郑州,都有其中翘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