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媳也是往三十岁上数的人了,出门在外,代表的是他们老林家的脸面,不好在外人面前给她没脸。
只她动来动去不消停,屁股上仿佛长针一般,让人看着实在是失礼。
梁青娥没办法,只得道:“坐在马车上,这看到的景,和平日两条腿走路看到的,就是不同。”
闻言,阿萱和李婆子笑着附和两句。
叶银红也来了精神,马车疾驰,风卷开车帘窗帘。
从车厢内看出去,两旁的树木农田快速倒退,确实同走路时大不相同。
叶银红看得新奇无比,也顾不得琢磨织锦缎坐垫了。
梁青娥见她终于老实下来,轻轻舒了口气。
红河码头离黄川镇约摸二里,没一会儿功夫,马车就到了镇子,阿萱同车夫说了个地址,不多会儿,马车就直接停在一个小巷后。
“大娘,林二嫂,就是这儿了。”
几人下了马车,李婆子掏出一把黄铜钥匙,把院门打开,众人走了进去。
院子不算大,进深约摸有三丈,两间屋子并排,左右还各有一间厢房,好的是,院子里有一口水井。
整个屋舍俱是青砖垒砌,屋顶也全是黑色瓦片铺就。
阿萱带几人各屋转了转,两间主屋家具齐全,东边那间做堂屋使用,西边那间盘着通铺大炕,是起居之所。
左右两间厢房分别是灶房和杂物间,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梁青娥和叶银红嘴角的笑几乎就没下去过,这间屋子,绝对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讲究些的富贵人家,可能觉得这间小院只有一间能勉强睡人的地方。
这婆媳俩打眼一扫,不止堂屋,杂物房和灶房,那是打扫打扫,架个床,或者铺张草席,立时就能睡人。
这有顶有墙又有院的,不比晚上睡荒郊野外的茶棚舒坦安全多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座小院没有茅房。
需得每月花二十个铜子与收夜香的掏粪工,让他们帮忙处理排泄污物。
叶银红瞪大了眼睛,在村里,为一泡牛粪干仗的比比皆是。
这要是谁家拿钱让人帮忙处理粪便,绝对能说得上是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