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码头陆续新开了好几家食摊,烤饼摊摊主熟练把面饼贴在滚烫的炉壁上,金黄酥脆的烤饼已经烤出了一大摞。
有人经过,他就赶紧高声吆喝。
馄饨摊前的简陋土灶上,大铁锅热气腾腾,旁边案板上错落有序的摆放着好几盖帘饺子馄饨。
只要有人喊要饺子,马上就能下锅煮。
此外,还有卖饭团、卖蒸饼、卖包子的三个小摊,这些东西做起来简单,小贩们都是在家蒸好,放进铺着蒸布、盖着薄被的大藤筐里,运来卖的。
薛老大这几年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连带红河码头都足足扩大了一倍还多。
林大熊正在茶棚煮茶汤,看见老娘和大哥来了,连忙挥手冲他们打招呼。
叶银红正在炒盖面的卤子,听到男人的声音,一抬头,就看到大伯哥和婆婆已经走到了食铺门口。
“呀,娘,大哥,你们来了,把大黄拴在那棵树上,再给它喂点水,你们快进来歇歇脚。”
叶银红不停挥动着锅铲,额头和鼻尖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看见家里来人,人瞧着格外高兴。
梁青娥见她既要炒卤子,又要照看灶火,忙得不可开交,便拿了个小板凳,坐在灶膛门口,负责添柴看火。
林老虎也没闲着,把大黄拴在树上吃草喝水后,又仔细把牛车上的东西盖好,提起木桶,就去仓房打水。
很快就到了饭点,力夫们下工,船工们也下船来吃饭,还有往来码头接货的各商号管事和伙计,都纷纷涌进各个食铺。
客人们一落座,不光叶银红,就连梁青娥和林老虎都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招呼客人、端饭上桌、收钱结账、收拾碗筷,忙得像打仗一样。
直忙活大半个时辰还多,几人才稍微坐着喘口气。
“老二家的,你平时一个人是怎么忙过来的,要么咱们花点钱,中午请个帮工。”
叶银红连忙摆手:“请帮工划不来,帮工就干那一个来时辰的活,却也得十七八文钱,不请了,不划算。”
说完,她笑着道:“娘,你就没发现今天来这么多客人,咱们一个碗都没洗过吗”
她这么一说,梁青娥才反应过来,是啊,客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