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报价,更加震惊。
她想过婆婆可能会不同意买书,也设想过婆婆或许只肯答应买最急需的那一本。
甚至,连婆婆怒气冲冲,指着她的鼻子大骂她败家,顺带抱怨她儿子读书烧钱的场景,她都在脑海里想过。
但她独独没有料到,婆婆竟如此干脆地掏出四两银子,买下这在她看来不当吃喝的烧钱书册。
叶银红眼眶一下子就红了,感动的泪眼汪汪。
婆婆这般看重这小崽子,不惜花这么一大笔钱用来给孩子铺路……
要是这孩子以后有了出息却不孝敬他阿奶,自己绝饶不了他,非得把这小兔崽子的腿打断不可 。
这般想着,叶银红紧紧捧着银子,脚步匆匆再次去了书局。
书局里,那五本书还安安静静躺在柜台上。
她把银子搁在柜台上,小心把书册抱在怀里,笑容灿烂:“易秀才,这是四两银子,书我拿走了。”
易衡有些意外,相识四五年,这家人什么家底,他早已知道。
见这家老太太竟决定拿出四两银子买书,心中不禁泛起触动。
许多人家,便是砸锅卖铁,也未必能凑齐四两银子,虽林家做着小买卖,然这四两银子,也绝非是随手能拿出的小数目。
“等等。”
易衡望着叶银红离去的身影,不禁开口出声。
“易秀才,还有什么事。”
叶银红疑惑回头,待想到什么,忙又笑着道:“你是想问晚饭吃什么吗,我待会儿和点面,咱们吃烙饼配稀饭,你看成吗。”
易衡面色更温和几分,摇头道:“你可以买些纸,让你家孩子把这几本童试文章誊抄一遍,只是一定要注意,莫要污了,或者弄坏书页。”
“啊,真的可以吗。”
笔墨纸砚虽也不便宜,然比起四两银子,还是要便宜的多。
叶银红千恩万谢谢过易衡,欢天喜地告诉梁青娥这个好消息。
梁青娥也有些意外,但能省下些银钱自然再好不过。
况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大壮把书里的内容誊抄一遍,对学问的理解也能更透彻些。
于是,梁青娥又拿出一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