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一年,宫里各大巨头都选择后退一步,维持表面平和中度过。
每人都在自己的盘算,康熙是无法清算任何人,能和稀泥最好。
太皇太后是因为赛音察浑还小,她不能太激进,同时也怕自己活不到孩子长大。
此刻低调一些,也是不想伤了祖孙情谊。
如果将来真的她要先走,也不能让玄烨心里对琪琪格生刺。
皇后的考量就简单了,她虽不知道皇上查出了她的不干净,但她还是感到了皇上对她的变化。
为了能怀上下一胎,只能多多表现,不然她一个人要如何生?
可康熙十二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
刚进二月,皇次女就殇了,年仅三岁。
宫里只有公主的生母董庶妃最伤心,其他人都只是面上表现的好。
宜修看着像没事人的马佳氏,心中还感慨,因为自己,竟把荣宪公主给搞没了。
也不知道,马佳庶妃知道了真相,会不会难过?
她可知道,前世这位荣宪公主,可是很得康熙喜欢的。
虽然最后也嫁到了蒙古,可却生下了儿子,丈夫对她也不错。
没了就没了吧,跟她也没太大关系,善心这东西,她可没有。
三月前朝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平南王尚可喜年迈,上奏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镇守广东。
文武大臣们集议,认为如果让尚可信拥兵留镇广东,将会跋扈难制。
康熙心里也认可,遂想要下令撤全藩。
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尚可喜的请奏,心中实不能安。
二人私下里密谋了好久,在七月的时候,先后上奏请求撤兵,以此来试探朝廷。
六部为此形成了两派,有主张迁藩的,也有觉得三藩不可迁移的。
康熙再命议政大臣、王公贝勒、及至九卿会同商议,诸王以下,仍持两种声音。
最后还是因为藩镇久握重兵,已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于国家十分不利,遂下令三藩俱撤还三海关外。
还以吴三桂之子、耿精忠之弟都宿卫京师,充作质子,防吴、耿发动兵变。
可吴三桂和耿精忠当初奏请撤兵,是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