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皇太后停灵开始,皇上就没停止过哭灵,还水米不进。
期间几次昏迷,身体也变得非常消瘦和虚弱。
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道,丧事也办的极其的隆重,更是打破了许多祖制和惯例。
其一,宫中丧服全都使用布匹。
按照清制,皇亲国戚丧礼时用素帛,就是白纺丝。
而这次孝庄皇太后的丧事、丧服,全部高一等级用布。
其二,棺椁留在紫禁城过年。
按照礼法,棺材属不详之物,不能在宫里过年,必须在除夕前移到宫外。
可皇上舍不得祖母,毅然决然的将棺椁留在宫里过年,直到正月十一才移出宫。
其三,皇帝除夕、新年不回乾清宫。
按惯例,就算大丧,这两天皇帝也必须回寝宫。
但自从孝庄皇太后去世以来,皇上就一直宿在了慈宁宫,任大臣们怎么劝,皇上也没舍得离开。
其四,皇上为孝庄皇太后开创了皇后忌辰祭为大祭的先例。
清朝皇室祭祀分为大祭、小祭,皇后的忌辰是小祭。
可皇上就是要任性的破例,将祖母的忌日按大祭办理。
这也为后来乾隆皇帝,将帝后忌辰升为大祭开了先河。
其五,皇上不顾群臣阻拦,愤然剪了辫子。
按祖制,皇后死,皇上不需剪发辫。
可皇上就是这么做了,还振振有词,“旧例有可从者,有不可从者。”
“所云忌讳,只为朕躬,朕殊不避忌。
如有所忌,朕躬当之,否则忌讳之说虚诞不足信,亦可以破后人之疑,使皆以朕为法。”
(百度搜索,有疑问可深入调查,本作者没有解释权。)
宜修在伺疾的时候,想过要不要就此解决了他。
但仔细想想,胤禥还小,又没进过朝堂。
如果此时皇帝跟着驾崩,于她们母子而言,弊大于利。
有着孝庄的例子在,宗室和大臣们必不会让她垂帘听政。
即使他们同意,宜修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
曾经的庶女经历,确实少了些大局观。
就算这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