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畅想而已。”
“是太傅传道解惑偏颇了。”
刘娥连忙甩锅给太子的老师们。可赵恒并不接话,而是继续淡淡的说。
“若是寻常百姓,读一读儒家也就够了。可你是朕的接班人,要懂治国之道,要有驾驭百官的能力。什么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只要有强国富民的,都只是工具而已。”
赵受益连连点头:“谨遵父皇教诲。”
“你是我唯一的儿子,我很重视你的教育,挑选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育你,就是想将你培养成一位仁德的君主。今天的谈话,可以看得出你知识渊博,而且对时局洞若观火,总体我还是很满意的。你的老师经常夸你是宅心仁厚,有容人之量,若为君主,定是仁德之君。但为君者,只有仁德是不够的,还要有王道,霸道,法治。”
“是是是,臣妾以后一定督促太子研习百家经典。”
赵恒点点头,然后转身走向自己的御案,拿起几本书递给了刘娥。
“这几本书都是韩非子的着作,是法家经典,其中《五蠹》《孤愤》《说难》等需要太子重点学习。”
刘娥双手接过书来。点点头说:“臣妾一定会让太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到没有太子,这是你父皇让你读的书。你一定要认真研读。”
赵受益连连点点头说:“谨遵父皇母后的教诲,孩儿一定会认真研读的。”
“好,那你说说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姓柴的担任支援于阗的将领呢?”
“因为此行非他不可。”
那么为什么此次去于阗作战的将领为什么非柴无畏不可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