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104章 铡包勉(5)(1/4)
    开封府自然也很快便听到了朝野上下的非议。

    王朝马汉和张龙赵虎嘴都气歪了。

    “这些刁民,亏得大人平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今却恩将仇报,反过来骂大人。”

    “就是,大人哪里对不起他们了。”

    “要是让我撞见,非得狠狠教训他们一顿不可。”

    四人暗地里骂骂咧咧,替包拯感到不值。

    好心都喂狗了!

    以为平民百姓淳朴善良,没想到全都是无情无义之辈。

    早知他们是这样一副丑陋的嘴脸,就不该对他们那么仁慈。

    公孙策和展昭听到风声后,也忍不住来向包拯诉说此事。

    “大人,东京城内现在都在议论大人,学生以为,一定又是有人暗中造谣。”

    “随他去吧!”包拯一副淡然之色。

    自从包勉涉案以来,包拯便预感到今日之局面。

    这个民族的道德品性,包拯了如指掌。

    许多人缺乏独立思考,愚昧无知,随波逐流。

    因此,他们往往易受有心之人的操纵。

    更甚者,他们乐于在品德高尚者身上寻找瑕疵,在恶人身上挖掘优点。

    一个正直的人,即便行善无数,一旦犯下一次错误,便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万人唾弃。

    相反,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只要显露出一丝优点,人们却倾向于宽恕和同情。

    坦白说,包拯过去对此现象也不甚理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领悟了其中的奥秘。

    因为这个民族长期遭受压迫,内心渴望出现一个毫无瑕疵的圣人,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

    正如包公本人,被描绘得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离谱,几乎成了神明。

    因此,哪怕只是听到关于偶像的一丝流言蜚语,对他们而言,也会造成心灵上的巨大冲击。

    包拯记得前世在网络上,议论最多的人,莫过于曹操和和珅了。

    也不知是受到什么风气的影响,竟然有人开始替这两人洗白,还说得理直气壮。

    “别人怎么议论,已经无关紧要,你我问心无愧就好。”包拯笑看公孙策和展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