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军在岳飞的带领下,短短两个月,便改头换面,焕发出勃勃生机。
西夏,在军事上确实强大,特别是在李元昊推行血夫政策后。
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所向披靡。
尤其是骑兵,铁鹞子军,在整个华夏历史中也是出类拔萃的铁军,大宋士兵在西夏面前,依旧显得弱小。
因此,这正是包拯一直不主张与西夏正面交锋的原因。
在包拯的计划中,是准备与西夏打消耗战。
但现在局势发生了变化,李元昊似乎并非不可战胜。
治国治军,李元昊都算得上明智之主,将西夏治理得井井有条,短短几年,便使西夏脱颖而出,成为当世强国之一。
可惜智谋稍逊,谋略不足,且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想要与大宋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试图消灭大宋主力军。
简直是痴心妄想。
这正是他金明寨大败的原因。
包拯也是基于这一点,才坚壁清野,深沟高垒,旨在消磨西夏军队的锋芒锐气。
其次,则是为了引诱李元昊主动出击。
主动攻城与被动防御,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自太宗赵光义高粱河一战大败后,大宋的战略方向便开始由主动攻击转为被动防御。
而后世的几代执政者,宋真宗、刘太后以及当今皇上赵祯,深知辽国的强大,并非大宋所能消灭,因此内心也选择了偏安。
只要他国不主动侵略,大宋绝不会攻打他国。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战略方向的改变,反而成就了大宋在防御战的优势。
攻坚战虽非所长,但防御战,大宋绝对是众多国家中的佼佼者。
否则,被诟病为弱宋的大宋,又怎能在这诸多强盛的游牧民族国家中生存三百二十年。
耗死西夏、辽国、金国,甚至地表最强的蒙古大军,也因“弱宋”的牵制,未能一统地球。
甚至,蒙哥还死于大宋之手。
虽然,大宋是出于无奈的选择,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优势。
延州府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对三军主帅包拯而言,这一天然优势,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