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道:“为了大宋,为了黎民百姓,包拯怎敢言苦!”
八王爷随即又对包拯大败西夏之事称赞了一番,随后才进入正题:
“本王听说,包大人向陛下上疏,欲图废除太祖定下的国策,重新让武将执掌兵权,包拯啊包拯,崇文抑武乃是大宋稳固的保障,你怎么敢……”
包拯略作思索,回应道:“是包拯疏忽,没有提前和王爷诉说此事。既然王爷心有所疑,包拯今日便和王爷一一解释。”
说实话,包拯已经解释得够累了,早就厌倦了。
可没办法,朝廷里的事就是这样。
面对的都是能影响国家走向的人,你不能不解释。
不仅要解释,还要解释了让他们心服口服才行。
不过八贤王不同于士大夫,重新恢复武将兵权,动摇了士大夫的地位,你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他们都会和你对着干。
但八贤王不同,他是皇室,考虑得是国家的存亡,牵扯不上个人利益。
所以,包拯以为,只要能打消他心中的顾虑和担忧便可。
“本王洗耳恭听!”八贤王淡然回应。
“在回答王爷的问题之前,包拯先请教王爷几个问题。”
“包大人请说!”
“请问王爷,一个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国泰民安,最根本的是什么。”
八贤王眉头微皱,思索了片刻后才回道:“百姓富足,君主贤明,臣子忠心,则国家安定!”
“不错!”包拯道,“不过这只是其一,君贤臣忠,百姓富足,这是内部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外部因素,那就是军队。”
“仅解决内部矛盾,不足以让一个王朝长治久安。”
“五代十国之时,蜀国、南唐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同样繁荣昌盛,然则终为我太祖皇帝所灭。”
“其原因,并非因为蜀国和南唐国君昏庸,而是军事不如大宋!”
“如今的大宋,崇文抑武,士大夫掌权,只求偏安,这与当年的蜀国和南唐又有何区别。”
“辽国虎视眈眈,满朝文武人人知晓,心知肚明,却偏偏闭目塞听,掩耳盗铃。”
“敢问王爷,倘若辽国大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