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做别人,听到这番话,估计要生气了。
竟敢当着他的面,说大宋有昏君。
这是赤裸裸地打皇室的脸。
但这话从包拯嘴里说出来,八贤王无论如何也生不起气来。
毕竟,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一个朝代不出昏君的。
谁又敢保证,大宋不会出现个例。
“包大人,君主昏聩,自然会有忠臣!包大人又怎能确定后世没有包大人这样的臣子。”
包拯闻言,心里暗暗好笑,道:“多谢王爷对包拯的认可,然而圣人云,君不正,则臣投他国。”
“君主一旦昏庸无能,纵然做臣子的有力挽狂澜的心,只怕也难以挽救危机。”
“一个国家,仅凭贤明的君主和忠臣的臣子,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听着包拯这番说辞,八贤王眉头紧皱了起来,很是费解。
一个国家,君贤臣忠,都不能长治久安,要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他问道:“包大人此话让本王百思不得其解。”
包拯也没有卖关子,直言不讳地道:“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其实靠的是制度。”
“制度?”
“不错,国家想要富强,不能仅凭礼乐和道德,而是要构建一副符合国情的制度。”
“朝廷需要明白,百姓想要什么,官员想要什么。”
“一切均应顺势而为。”
“正如当今疲敝之大宋,军事不举,只能仰人鼻息,国家没有尊严,百姓也没有尊严,在契丹人的凌辱之下苟且的生活。”
“凡事都不能走向极端,一切都是在变化发展,而非一成不变。”
“世上没有亘古不变之理,也没有绝对正确的制度。”
“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不适应大宋当下的国情。”
“大宋跪得太久,是时候站起来了!”
包拯的话仿佛直接戳中了八贤王的灵魂,就像是对他的一次灵魂拷问。
让他一阵毛骨悚然,身体直打冷颤。
这样的话,他闻所未闻,仿佛明灯照耀,让人突然豁然开朗,心境也突然通透了起来。
赵祥心里却是听得热血沸腾,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