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顺继续说道:“你十岁那年,我为表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将你作为质子,送往凤栖城。
心如得知此事,万念俱灰,决然与我和离,返回凤栖城。
此后,一边潜心钻研道学,追求心灵超脱,一边含辛茹苦,陪伴你长大。
为了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她改嫁他人,然而,她与新任丈夫,空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
你的继父,对她情深意重,爱护有加,对你也视如己出,关怀备至。
而心如一心向道,在家中静心修行,机缘巧合下。
与痴迷佛学的素娥公主,结为知己,二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
约定待你及笄之礼完成,便双双抛却凡尘俗事。
素娥公主前往慈恩寺,潜心修习佛学,心如则奔赴玄都观,钻研道学。”
唐小婉柳眉微蹙:“唐唯昭是我的继父!多年来,他与母亲同处一室,却相敬如宾。
全然没有寻常夫妻间的如胶似漆、耳鬓厮磨 。
也难怪母亲,会在我及笄之礼那日,决然抛下我,诈死离开,暗中奔赴玄都观,修习道学。”
她猛地抬眸,直视唐思顺:“这么说来,你当真是我的亲生父亲?可为何我对你,毫无印象?”
唐思顺神色凝重,微微颔首:“听闻你初到凤栖城,曾莫名失踪三日。
待再次现身,便忘了十岁前的许多往事,所以你不记得我。”
唐小婉轻掩朱唇,美目圆睁:
“你是河西节度使,是我的父亲,那我果真是一名质子?为何从小到大,从未有人提及?”
唐思顺眼中满是慈爱与怜惜:“你的母亲和继父,对你关怀备至,将你护在羽翼下。
故意隐瞒此事,想来是不愿让你,承受过多的压力,小婉,你母亲离世后,葬在何处?”
唐小婉神色黯然,美目含泪:“她的衣冠冢,在唐家墓地,而她的遗体,葬在玄都观中的一棵桃树下。”
唐思顺听闻此言,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怅惘:“她终究是得偿所愿,去了玄都观。”
唐小婉突然想到了什么:“对了,刚刚在大街上,为何你的佩剑,竟会脱鞘而出,悬停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