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据理力争,朝堂上众人一时陷入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刘禅坐在御座上,眉头紧锁,目光在群臣之间扫视。
刘禅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缓缓开口道:“杨爱卿,朕明白你一心想要继承丞相遗志,完成北伐大业,这份忠心朕心中有数。”
“但你看,朝堂之上诸多爱卿都对此事心存顾虑。这北方曹魏国力正盛,无论是人口、粮草,亦或是财富,都不是我蜀汉能比的。”刘禅并未明说拒绝,而是拿了其他官员当挡箭牌,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推诿。
“如今丞相新丧,朝堂局势尚不稳定,朕实在担心,贸然北伐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正如蒋爱卿所言,我们应当稳定朝堂,安抚百姓,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后再做打算。”
“朕意已决,北伐之事暂且搁置,还望杨爱卿体谅朕的难处。”刘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却也透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杨仪听到刘禅的决定,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今日朝会提北伐,也不过是为了试探刘禅的态度罢了。
他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声音平静:“既如此,臣遵旨!”
刘禅见杨仪不再坚持,心中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语气轻松了一些:“好了,北伐之事既已决定,就不再多议。诸位爱卿,今日还有其他政事要奏吗?”
这时,卫尉陈震站了出来,神色凝重,拱手说道:“陛下,近日民间有传言,说某些地方的赋税过重,百姓颇有怨言。还望陛下能派人调查一番,减轻百姓负担。”
刘禅闻言,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竟有此事?赋税乃国之根本,但也不能让百姓负担过重。你速去派人调查,若情况属实,即刻调整赋税,不可让百姓受苦!”
“是,陛下。”陈震领命退下,神情肃然。
接着,又有几位官员陆续上奏了一些关于民生、政务的琐事,刘禅一一作出了批示。
早朝便在这样平淡的氛围中继续进行,方才关于北伐的激烈争论,似乎从未发生过一般。
杨仪没有再说一句话,站在朝堂之上,表面上平静如水。
他的目光时不时扫过刘禅和那些反对北伐的文官,眼中闪过一丝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