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才长舒一口气,脸上的忧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赞许之色。
“吕卿此计甚妙!若杨仪的重商之策难以服众,朕便可借此机会立威,让朝堂上下知晓,这蜀汉之主,仍然是朕!到那时,杨仪即便再嚣张跋扈,也难以再一手遮天!”
……
与此同时,杨仪府上。
书房内,烛光幽幽,杨仪端坐在桌案前,面前摊开着一叠军机处送来的密报。
这些密报中,详细记录了曹魏与东吴的最新动向。
然而,杨仪仔细翻阅后却发现,这两国近期对蜀汉并无任何大规模的行动,似乎陷入了沉寂。
杨仪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曹魏与东吴素来对蜀汉虎视眈眈,如今却按兵不动,这绝非偶然。依我之见,他们并非真的偃旗息鼓,而是对诸葛亮的生死心存疑虑!”
密报中有一则信息尤为关键——曹魏与东吴的朝堂上,都曾对诸葛亮的生死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不仅如此,曹魏与东吴的民间也流传着各种谣言,有人声称诸葛亮并未身死,而是隐居在蜀汉朝堂之中,暗中操控大局。
杨仪回想起此前曹魏曾派出大量探子潜入蜀汉,意图查明诸葛亮的真实情况。
若非军机处暗中拦截,这些探子恐怕早已将蜀汉的虚实摸得一清二楚。
如今曹魏与东吴因忌惮诸葛亮的存在,暂时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对蜀汉多加防备。
可一旦他们反应过来,确认诸葛亮已死,必然会对蜀汉发起猛烈的攻势。
“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杨仪目光凝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
自己必须在曹魏与东吴察觉到真相之前,稳固蜀汉的局势。
事实上,杨仪虽心中怀有北伐的宏图,却并未急于付诸行动。
所谓的北伐,不过是他用以大刀阔斧改革蜀汉的借口罢了!
蜀汉若想在乱世中立足,必须先从内政入手,夯实根基。
真正的北伐,至少要等到他的变革初见成效,国力强盛之后,方能提上日程。
现如今,蜀汉境内各类货物已准备妥当,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堆积如山,只待杨仪一声令下,这些货物便能通过商路流入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