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皇宫正殿,金碧辉煌,龙椅高踞,殿内铜炉香烟袅袅,映衬着肃穆的朝会氛围。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各自站定于自己的位置。
殿内虽然安静,却隐隐透着一股紧张的暗流。
不多时,刘禅才缓步踏入正殿,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步伐沉稳却带着一丝慵懒。
他的目光从众臣身上扫过,当瞥见杨仪时,瞳孔微微一缩。
“参见陛下!”百官齐声高呼,躬身行礼,声音在殿内回荡。
刘禅慢悠悠地坐上龙椅,挥了挥手,语气平和却不失威严:“众爱卿平身。”
待众人站直,刘禅的目光直接落向杨仪,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杨爱卿,朕已数月未曾见你,甚是想念呐!”
杨仪闻言,微微一笑,神态从容,拱手行礼:“陛下挂念,臣感激不尽。只是近日为商贾一事殚精竭虑,未能及时上朝陪同陛下,还望陛下恕罪。”
刘禅摆了摆手,语气温和:“不碍事,不碍事!”
接着,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缓缓问道:“杨爱卿,朕有一事不明。你曾言要筹备北伐之事,可如今数月已过,朕怎么未见任何动静?”
刘禅虽为一国之君,但对外界的消息却并非全然掌握。
即便是宫中派出的探子,也未能打探到杨仪商贾之事的详情。
杨仪对商帮作坊的严密保护,使得外人难以窥探其中奥秘。
随着刘禅的话出口,蒋琬等文官纷纷露出冷笑,脸上浮现出幸灾乐祸的神情。
他们心中暗想,当初杨仪提出大兴商贾时,何等信誓旦旦,如今刘禅亲自过问,杨仪怕是要颜面尽失了。
费祎见状,主动走出行列,面带微笑,语气却带着几分揶揄:“杨大人,此事我等数月之前便已提醒过您。国家富强之道,应靠农事百姓,而非大兴商贾。倘若杨大人行事有误,不妨向陛下请罪。杨大人曾立下汗马功劳,陛下定会从轻发落。”
此言一出,许靖等人虽面露不屑,却并未开口反驳。
他们深知杨仪的才能与远见,对于蒋琬等人的短视,不过是嗤之以鼻。
刘禅轻咳一声,神情严肃了几分,语重心长道:“杨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