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草为重。
若战事初起,粮草便已落后,如何与之争锋?
只恐军心早已涣散。
无人反驳,杨仪趁势追击,顿了顿道:“我等欲兴北伐,所需钱财如流水,难道这些钱财能从田地里刨出来不成?”
此言掷地有声,官员们虽沉默,却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显然认同了他的观点。
“故而,若让蜀汉百姓囿于农桑,最多仅能温饱,难有余力支撑北伐,远不足以成大事!”
“欲在短时间内聚敛财富,支持北伐,非发展商贾不可!”
杨仪的话语铿锵有力。
“杨大人,话虽如此,可要让百姓弃农经商,恐非易事吧?”许靖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忧虑。
他出身世家,深谙民生疾苦,对此不无怀疑。
杨仪闻言,轻笑一声,摇头道:“许侍中何须忧虑?天下之人,皆为利驱。只要百姓见商贾之利,焉有不趋之若鹜之理?”
见众人仍有迟疑,杨仪起身,步至案旁,拿起一只晶莹剔透的琉璃茶盏,向众人展示:“诸位请看,此琉璃茶盏看似珍贵,实则成本不过几十钱,售出却可得数两金子,利润之厚,可见一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更有甚者,我等可充当中间商,将东吴之珍奇货物购入,稍加修饰,转手售予曹魏;再将曹魏之特产引入东吴,循环往复。这其中利润,难以估量。不出三年,蜀汉必能国富民强!”
杜微捻着胡须,面露迟疑,忍不住道:“杨大人,若依此法,我等岂非不劳而获?”
古人重气节,不劳而获之事,在文官眼中乃大忌。
杜微此言,亦是众人心声。
可两国争锋,岂能拘泥于气节?
杨仪朗声一笑,点头道:“不错,我等就是要不劳而获!”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竟有人将“不劳而获”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随即,他收敛笑意,郑重道:“诸位,不劳而获又如何?两国争锋,不仅在沙场,一国实力之消长,亦是战事之要。若蜀汉财力凌驾曹魏之上,国力岂不更盛一筹?如此,不劳而获又有何妨?只要能使蜀汉强盛,何种手段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