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积蓄。
这份慷慨,既是政治投资,也是对杨仪改革的信心。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买账。
蒋琬、费祎等文官始终沉默,目光游移,刻意避开杨仪的视线。
他们的家族在蜀都根深蒂固,世代为官,掌握着大片田产与商肆,虽不似东吴豪族那般富可敌国,却也绝非“清贫”二字所能概括。
杨仪的商债计划若成功,势必削弱这些世家对经济的控制,他们怎会轻易支持?
眼见众人踊跃出资,杨仪却将目光转向蒋琬,语气平和却暗藏锋芒:“蒋大人,这商债是为国为民之举,莫非蒋大人不愿名留青史?”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聚焦在蒋琬身上。
他心中冷笑:为国为民?不过是为你的仕途铺路罢了!让我掏钱资助你的野心,做梦!
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敷衍道:“杨大人误会了。臣并非无心为国,只是家中清贫,不比诸位大人财力雄厚。待日后手头宽裕,再购商债不迟。”
杨仪挑眉,轻笑一声:“原来如此,那真是可惜。商债期限一到,利息颇丰,蒋大人若错过,怕是要后悔。”
他语气轻松,却暗藏讥锋。
谁不知蒋琬家族在蜀中经营多年,田产遍布成都平原,家中金银堆积如山,说“清贫”不过是推托之词。
蒋琬闻言,心中警惕更甚。
杨仪并未借刘禅之势强压自己,这份从容让他摸不透对方的底牌。
他只得再次敷衍拱手:“多谢杨大人体谅。”
刘禅见状,哈哈一笑,打圆场道:“杨爱卿日理万机,朕信你能成大事。即便钱庄资金有限,能让部分百姓经商,也是不错的开端。待首批百姓赚了钱,自会带动更多人参与。”
杨仪拱手应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经商之事不可操之过急。百姓多有疑虑,需先以少量资金试水,待成效显现,方能推广开来。此番筹资虽不多,却已足够起步。”
刘禅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命孟光清点朝堂筹资总额。
孟光上前一步,高声道:“除陛下五万两黄金外,共有二十七位同僚购置商债,总计黄金七万六千两,五铢钱十三万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