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内柳絮随风飘舞,街巷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杨仪府邸,书房之内,檀香袅袅升起,青烟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案几上摆放着几叠文书,墨迹未干,显然是近日处理政务的记录。
杨仪身着深紫色官袍,腰间佩着一枚玉佩,端坐于案前,手持一卷竹简,目光深邃,正凝神细读。
“大人,南烈求见。”门外侍从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杨仪放下竹简,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威严:“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书房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南烈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了进来。
南烈面容刚毅,浓眉之下双目炯炯有神,然而此刻,他的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焦虑与自责。
刚一进门,未等杨仪开口,南烈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膝重重砸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杨大人,属下办事不利,还请大人责罚!”
这一跪来得突然,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杨仪微怔,随即从座椅上站起,快步上前,双手扶住南烈的双臂,将其搀起。
“南烈,究竟何事?莫要惊慌,慢慢道来。”
杨仪深知南烈的性情。
他与兄长南靖同为杨氏门下多年,南靖行事谨慎,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堪称稳重;而南烈则更显果敢,胆大心细,却常因急于求成而略显鲁莽。
正因如此,杨仪将万宝钱庄的管理重任交给了南靖,而非南烈。
然而,南烈虽非钱庄主事之人,却因忠诚耿直,常被杨仪委以重任。
此番跪地请罪,必是事出有因。
南烈被搀起后,脸色涨得通红,似有千言万语堵在心头,艰难地开口:“杨大人,前几日咱们开售的商债,至今除了与您交好的官员,无一人前来购买!百姓们对此毫无兴趣,是属下无能,未能完成大人所托。”
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自责。
商债计划是杨仪为充实国库、支持北伐而精心设计的经济新政,旨在通过民间筹资,鼓励百姓经商,进而增加税收。
若商债售卖不畅,整个计划将成空谈。
南烈深感自己辜负了杨仪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