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业的重要性,咱们得找到一个平衡。”
从镇上回来后,林尘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解决这一矛盾并非易事,需要兼顾各方利益,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新兴工业与传统农耕的争论也愈发激烈。支持工业发展的大臣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让大明在世界上立足;而主张重视农耕的大臣则强调,民以食为天,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不能因工业而荒废了农业。
在一次朝会上,双方又为此事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位支持工业的大臣激动地说:“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工业,我们若不跟上,迟早会被淘汰!”
另一位主张农耕的大臣立刻反驳道:“可没有粮食,百姓吃什么?国家根基不稳,谈何发展工业?”
林尘看着争吵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诸位大人,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只是侧重点不同。工业和农业,对于大明来说都不可或缺。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共同发展。”
在林尘的劝解下,大臣们渐渐冷静下来。随后,林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鼓励工厂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在水源分配上,制定合理的规则,优先保障农田灌溉;同时,推动农业技术革新,引入新的种植方法和农具,提高粮食产量。
为了推动这些方案的实施,林尘亲自组织了一场由工厂主、农户代表和相关官员参加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各方代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一位农户代表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担心工厂发展起来后,会占用更多的土地,我们以后可怎么办?”
林尘耐心地解释道:“大家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土地使用规划,不会随意侵占农田。而且,我们还会鼓励工厂在荒地上建厂,进行合理的开发。”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和协商,各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工厂主表示会积极配合,采用新技术,节约用水;农户们也理解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愿意支持年轻人在农闲时去工厂做工。
解决了国内工业与农业的矛盾后,林尘又将目光投向了国际事务。此时,欧洲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但各